毛體書法
如今,寫毛體書法的人很多,有的甚至幾乎可以亂真,然而,大多書者都步入了一個怪圈,那就是隻追求“形似”,想方設法在“形似”上下功夫。其實,形似並不難,難的是神似。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這個道理。
毛澤東書法藝術境界之高,無可論比,是曆史上少有的真正的草書大家,是一個高峰。所以,真正掌握毛澤東書法藝術的神韻,並不容易。
張中海書法的可貴之處就在於達到了形似與神似的巧妙結合。其書風繼承了毛澤東書法灑脫、雄健、恣肆縱橫、大氣豪放、飄逸浪漫的書法風格,而其中又揉進了自己對書法藝術的感悟,在主攻毛體的基礎上形成個人的、獨特的書法藝術。因此,他得到了各界廣泛的好評。
張中海簡介
張中海生於1949年10月,筆名中海,別號靜海居士,山東館陶縣人(後劃為臨清市),屬於典型的“根正苗紅”。又因為從小習武,有一身好武藝,所以,很早就當上了民兵連長。1968年,張中海參軍入伍,在北京衛戍區(中央警衛團xxx)擔負保衛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警衛任務。現任中國孔子書畫研究院理事、毛澤東書法藝術研究室主任、中國吉尼斯名人書畫院常務員長。 從小,張中海就對毛澤東有著樸
素的感情,及至來到毛澤東身邊,成為毛澤東的衛士,那由衷的感情和忠誠就變為努力工作的動力,也因此獲得了令人豔羨的榮譽。
1969年國慶節前,經過層層篩選,張中海被選拔為建國二十周年陸軍儀仗隊成員,接受主席檢閱,後又被選為我國第一支國際禮儀隊(即後來的三軍陸軍儀仗隊),專門接受外國元首的檢閱。
這輝煌的,也是令張中海頗為自豪的經曆的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正直的人品。這,在我與他的交往中也有感觸。
初識張中海,既感覺眼前的這位老人挺和順,話不多,沒有眼下某些所謂書法家的張揚。及至逐步加深,乃為認識這樣一位至情至性的老人而高興,遂不由的為張忠海的書品人品而擊掌。
張中海自幼酷愛書法藝術,從上世紀60年代初即開始學習王羲之、顏真卿真帖及草書,多年習書不僅提高了他的書法水平,也養成了他愛看、好學的好習慣。給毛主席黨中央做衛士的良好機遇,使得他有了近距離接觸偉人的機會,於是,他便利用一切時機學習毛澤東的書法,刻苦地臨摹並研究毛澤東的書法藝術,成了他表達對毛澤東的敬愛和崇拜的最好方式。而當技藝與感情結合,當感情融入筆端,多年的積累便隨感情迸發,從而縱情筆墨、筆走龍蛇。
藝術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造性表現,任何藝術表現形式都包含著特定的情感和思想。書法也不例外。張中海是一個非常重感情的人。當多年的傳統書法藝術積累與對毛體的深入研究相結合時,這份“情”就成為一個紐帶,成為他書法藝術更上一層樓的加速器。觀其作品《為人民服務》、毛澤東詞《清平樂・六盤山》等,那恢宏的氣度,蒼勁有力的筆法,毛體神韻畢現,而其中又不乏鮮明的個性特色,讀之令人賞心悅目。
當前,書法感情說盛行。書法藝術與人的感情之間的關係是異常複雜的,它涉及書法美學、書法心理學、書法創作學和書法鑒賞學等眾多領域。但不管怎樣,用情至深,書藝亦深則毫無異議。
毛體書法家張中海就是一個情之為大的人,隨著他的用情之深,他的書法也愈加精到、愈加深厚了。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