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食西宿網

神童(曆史上的十大神童)

所謂神童,就是指才華出眾的兒童,在詩、詞、歌、賦、等不同領域的表現要強於其他的小朋友,從古至今,神童的湧現,從未停止。下麵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曆史上的十大神童,他們都是誰?

神童(曆史上的十大神童)

1.項橐(xi㠮g tu㳯𜉯𜌦˜姧‹時期莒國(今山東省日照市)的一位神童。雖然隻有七歲,孔夫子依然把他當作老師一般請教,後世尊項橐為聖公。《戰國策ⷧ禧햤𚔣€‹: “甘羅曰:‘夫項槖生七歳,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歳於茲矣!君其試焉,奚以遽言叱也?’”後以“項橐”代稱早慧的兒童。據考,這種說法最早見於《戰國策》。

但是項橐在十歲的時候便去世了。史書上有些記載項橐因為太過聰明,讓帝王覺得他可能對於他們的發展來說是個隱患,所以將他殺害了,也有人說項橐是得了絕症去世。但項橐到底為何去世的,我們無從得知,這樣的天才在十歲的時候,生命便被畫上了句號,實在是讓人感到非常的惋惜。

2.甘羅,子姓,楚國下蔡(今安徽鳳台縣)人,戰國時秦國名臣甘茂之孫,秦國上卿。

他自幼聰明過人,進入丞相呂不韋門下擔任少庶子,12歲時出使趙國,使用計謀幫助秦國得到多座城池,憑借功勳得到嬴政嘉獎,授上卿(相當於丞相),封賞田地、房宅,此後常在秦王身邊出謀劃策,成為戰國時名副其實的謀士。

由此可見甘羅的才智,不但同齡人不可比,就連一般成人也不如,天生的神童!

3.蔡文姬,原名蔡琰,字文姬,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人,漢末三國文學家。她是文學家蔡邕之女,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著有《悲憤詩》兩首和《胡笳十八拍》。

蔡琰九歲時,父親蔡邕夜間彈琴,突然斷了一根弦,蔡琰說:“是第二根弦斷了。”蔡邕說:“你這不過是偶然說中罷了。”於是故意弄斷一根問她,蔡琰說是第四根。蔡邕這才相信,女兒的確無師自通,掌握了音律。蔡文姬後來在父親的指導下,琴藝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蔡文姬辨琴的故事在三字經中也有出現。

4.曹衝,字倉舒,中國東漢末年神童、曹操之子。豫州刺史部譙(今安徽亳州)人。由曹操的小妾環夫人所生。少年時就敏於觀察,十分聰慧。曹衝出生五、六年,智力心思所達到的,就像成年人那樣聰明。

三國神童之中,名氣最大的無疑就是曹衝了。曹衝,曹操之子。曹衝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天賦,理解能力很強,到5、6歲其才智便達到成人水平,留有曹衝稱象的典故,《魏書鄧哀王衝傳》還記載了一件事,說當時曹操以大軍征天下,令行禁止,刑律非常嚴厲,這導致經常有冤案發生。有一次,放在倉庫裏的一副馬鞍被老鼠咬壞了,恰好那是曹操的。倉庫管理的士兵嚇壞了,認為自己一定在劫難逃,死定了。曹衝知道以後,就用刀把衣服弄了小洞,裝成是老鼠咬破的,一臉愁容。曹操見到以後,就問他怎麽了。他回答說:“大家都說,衣服被老鼠咬了,衣服的主人要遭遇不幸”。曹操笑了笑說:“那都是瞎胡扯,根本不會有什麽幸與不幸的”。後來,那個倉庫管理的士兵還是如實地上報了老鼠咬破馬鞍的事,曹操一下明白了曹衝的用意,笑了笑,便沒有再追究這件事了。

曹衝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曹操幾次對群臣誇耀他,有讓他繼嗣之意。208年5月,曹衝病逝,年僅十三歲。後加諡號為鄧哀王。留有“曹衝稱象”的典故,魏書曾高度評價曹衝。

5.元嘉,關於他的記載也有些混亂,起碼他的來曆就說不清楚。有的書上說是南北朝人,有的書上說是唐朝人、也有的說是李淵的兒子,還有的書上說是隋末唐初時人。

據唐代《朝野僉載》記載:元嘉少聰俊,右手畫圓,左手畫方,口誦經史,目數群羊,兼成四十字詩,一時而就,足書五言絕:六事齊舉。代號神仙童子。

據說元嘉出身於書香門第,他的父親是個教書先生,而他的母親也頗有文采,小時候就受家庭熏陶,腦子不斷得到刺激,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大腦得到充分開發,記憶力和專注度都非常好。十歲時,元嘉就把《論語》、《毛詩》、《史記》、《漢書》等幾十部經典著作讀了個遍。不光是通讀,還有了深入理解,大段原文背誦可信手拈來,名氣已經很大。

元嘉可以同時幹六件事!兩隻手一邊畫圓,一邊畫方;嘴巴不閑,背誦古典經書的名篇,眼睛在數著遠處的羊群中羊的數量;更奇的是,腦子裏還在做詩,腳上還能用筆將這五言絕句同步寫出!

如果按現代科學來解釋,那肯定沒法解釋得了,四肢五官的動作都與腦部密切關聯,咱們腦子不是計算機,還沒法多線程運算。這不是神仙,啥是神仙?

6.劉孝綽,字孝綽,本名冉,小字阿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能文善草隸,號“神童”。年十四,代父起草詔誥。初為著作佐郎,後官秘書丞。它遷廷尉卿,被到洽所劾,免職。後複為秘書監。明人輯有《劉秘書集》。卒年五十九。

七歲便能寫文章。他的舅舅中書侍郎王融十分賞識他,常說當今天下的文章,如果沒有我,就要數阿士寫的最好了,阿士是劉孝綽的小名。孝綽與到洽是好朋友,一起在東宮任職。

7.陰鏗,字子堅,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南北朝時代梁朝、陳朝著名詩人、文學家。

鏗幼年好學,能誦詩賦,長大後博涉史傳,尤善五言詩,為當時所重,仕梁官湘東王蕭繹法曹參軍;入陳為始興王陳伯茂府中錄事參軍,以文才為陳文帝所讚賞,累遷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約在陳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陰鏗的藝術風格同何遜相似,後人並稱為“陰何”。

張溥《漢魏六百家集何記室集題詞》:“何仲言( 何遜)文名齊 劉孝標,詩名齊陰子堅。”

杜甫〈 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李侯(指 李白)有長句,往往似陰鏗。”

8.王勃,字子安,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文學家、“初唐四傑”之首。

王勃自幼聰敏好學,王勃幼年時就非常聰慧,六歲時便能作詩,且詩文構思巧妙,詞情英邁,被父親的好友杜易簡稱讚為“王氏三株樹”之一,表明了王勃早年就顯示出傑出的文學才能。

九歲時,王勃讀顏師古注的《漢書》後,撰寫了《指瑕》十卷,指出顏師古的著作錯誤之處,表現了王勃早年就博學多才。

十歲時,王勃便飽覽六經。

十二歲至十四歲時,王勃跟隨曹元在長安學醫,先後學習了《周易》、《黃帝內經》、《難經》等,對“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有所知曉。

上元三年(676年)八月,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年二十七歲。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等。

9.徐陵,字孝穆,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父摛,梁戎昭將軍、太子左衛率。時寶誌上人有道,陵年數歲,寶誌手摩其頂,曰:“天上石麒麟也。”光宅惠雲法師每嗟陵早成就,謂之顏回,意思就是“當世顏回”。八歲能屬文,十二通《莊》、《老》義。既長,博涉史籍,縱橫有口辯。

公元569年,他參與罷黜了廢帝陳伯宗,扶立了陳宣帝(高宗),被封為建昌縣侯,皇帝讓他擔任尚書左仆射、吏部尚書等,他多次進行推辭,皇帝為之動容。後來朝廷決定北伐軍統帥人選,也是他一言九鼎,否定了許多人推舉的淳於量,獨力推薦更合適的名將吳明徹擔綱,事實證明他的正確。皇帝曾多次讚揚他獨具慧眼、知人善任。他的詩歌、文集當時被大家爭先收藏。

當時朝廷文書製度,多由徐陵寫成,徐陵在朝廷上彈劾陳文帝(世祖)陳蒨的弟弟安成王陳頊(後來的陳宣帝)手下的權臣鮑僧叡以及侍中、中書監等人,慷慨陳詞,正氣凜然,連陳世祖自己都整理衣冠、嚴肅正座,安成王大汗淋漓、驚慌失色,徐陵讓人扶著安成王回去。他以一身浩氣扳倒了國蠹,從此以後朝廷為之肅然。

10.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世稱涑水先生。

宋仁宗寶元元年,進士及第,累遷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諡號文正。名列“元祐黨人”,配享宋哲宗廟廷,圖形昭勳閣;從祀於孔廟,稱“先儒司馬子”;從祀曆代帝王廟。

宋真宗天禧三年,十月十八日,司馬光出生於光州光山(今河南光山縣),此時其父司馬池任光山縣令,所以給他起名光;六歲時,司馬池就教司馬光讀書,七歲時,不僅能背誦《左氏春秋》,還能講明白書的要意;並且做出了“砸缸救友”這一件震動京洛的事。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最后编辑于: 2025-07-04 16:48:05作者: 東食西宿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