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萬億保費背後: 儲蓄需求推動增長,賠付漲幅大大超過保費

水盡山窮網76282025-07-05 07:30:19

5.7萬億元,這是金融監管總局近日公布的2024年保險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數據。

從可比口徑來看,5.7萬億元的保費收入同比增幅為5.7%,相較2023年增幅有所下降,但總體維持了較為穩健的增長。在業內人士看來,這背後主要是儲蓄需求的持續旺盛推動了人身險業務的“大盤子”,健康險亦貢獻超過8%的增幅。預計2025年負債端的穩健增長態勢將延續,同時疊加資產端的利好,保險業或將實現雙輪驅動。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財經記者發現,近兩年保險行業賠付支出增長比例已大幅超過保費收入,背後有多重因素推動。

儲蓄需求旺盛帶動穩健增長

根據金融監管總局近日披露的數據,2024年保險行業共實現約5.7萬億元原保險保費收入,可比口徑下實現同比增長5.7%。需要注意的是,因部分機構正在進行風險處置,行業匯總數據口徑暫不包括這部分機構。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5.7%的增長幅度較2023年可比口徑下的9.13%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較2021年及2022年的4.05%及4.58%仍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根據業內分析師的分析,5.7%增長率背後的支撐點仍是客戶保險儲蓄需求的旺盛。

數據顯示,在2024年保險行業5.7萬億元原保險保費收入中,壽險保費為3.2萬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5.4%。

從近兩年推動壽險保費增長的因素來看,在低利率環境下保險儲蓄的需求疊加人身險利率切換的催動是最主要的因素。2023年人身險恰逢預定利率切換,以增額終身壽為代表的傳統型壽險在產品停售氛圍下在切換前的兩個月左右保費實現大幅增長,推動2023年全年保費的高增長。2024年人身險預定利率再次切換,也再次造就了壽險保費在2024年的穩健增長,但由於部分需求已在2023年釋放,因此增長幅度不如2023年也在市場預料之中。華創證券表示,2024年保險行業整體維持高增,其中人身險業務主要由續期保費驅動,預計新單表現不及續期。

從2024年12月單月來看,壽險保費更是出現了同比負增長。國泰君安分析稱,2024年12月單月壽險原保費收入為1529億元,同比下降0.7%,預計主要原因為保險公司經營戰略轉向2025年開門紅業務。

除了壽險業務外,健康險保費也在2024年收獲了不錯的漲幅。

綜合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的數據,2024年全年健康險原保險保費同比增幅為8.2%,數據顯示,健康險保費2024年的單季度增幅均超過5%,從5.7%至12.2%不等,其中第三季度增幅最高。東吳證券認為,健康險仍然具有長期增長空間,通過打通保險、體檢、康複、養老、藥品、醫院等產業鏈條,建立“健康管理+醫療服務+保險”的一站式健康生態係統,能夠有效提高客戶黏性,為保險業務增長賦能。

而在財產險方麵,2024年財產險公司原保費收入共計1.69萬億元,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5.6%,受農險影響,增速較上一年略有下降。其中車險和非車險原保費收入分別為9137億元和777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4%和8.0%,國泰君安表示,預計車險保費穩定增長主要為全年汽車保有量穩定提升帶來(同比增長5.1%)。同時非車需求持續增長,其中健康險、責任險是主要,同比分別增長16.6%、8.1%。

賠付增長大幅超越保費

賠付是保險公司體現風險管理“天職”的最重要表現。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從近四年的行業賠付數據來看,除了2022年之外,其他三年賠付支出可比口徑的增幅均大幅超過保費收入增幅,2023年及2024年增幅均在20%左右。

注:均為可比口徑下增長率

從2024年的賠付支出來看,財險賠付支出增幅為6.97%,而人身險業務賠付支出增幅則高達35.86%。

一名險企理賠人士表示,賠付支出增速高於保費收入增速,可能與多方麵因素有關,一是近兩年自然災害等帶來的損失較前兩年有所增加;二是人身險公司產品結構變化,一些健康險產品賠付率同以往相比更高,例如部分地區的惠民保產品對於理賠率有所要求;三是醫療檢出率提高、醫療費用的上升也會造成重疾險、醫療險等產品理賠增加;四是保險公司的理賠服務質量有所提升;另外還有基數因素,2022年理賠支出下降0.79%,其中一大原因是新冠疫情下,人員出行和就醫均受到影響,出險和理賠也相應減少。在此低基數下,2023年的理賠支出呈現超過20%的增長。

今年負債端、資產端或雙輪驅動

去年的穩定增長態勢是否能延續到2025年?多名業內分析師認為,在負債端產品轉型和資產端政策支持的雙輪驅動下,今年保險行業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負債端方麵,多名分析師表達了對於分紅險的期待。“我們預計人身險新單有望在低基數下重拾動能,分紅險或表現突出。”華創證券金融業研究主管、首席分析師徐康表示。亦分析稱,2025年壽險行業新一輪產品轉型周期開啟,供需共振下分紅險有望重回行業“C位”,今後三年分紅險新單保費合計增量有望接近2萬億元。同時,高質量醫療和養老需求,亦有望推動保險產品和服務多點開花。

另外,多名分析師均表示,隨著“報行合一”政策的深化和代理人渠道的優化,壽險新業務價值(NBV)今年有望在高基數上延續兩位數增長。

從財產險角度,華創證券和東吳證券均表示,隨著上月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的發布,預計未來新能源車險有望提升貢獻度,財產險整體表現將穩中有進,同時承保盈利情況有望進一步優化。

除了負債端的穩健增長,業內分析師也普遍看好保險業在資產端上的表現。國泰君安認為,隨著上月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發布,自上而下優化考核體係、多元化入市方式等舉措的出台將有效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堵點,為權益市場帶來顯著的增量資金,權益市場改善預期利好保險公司投資端改善。東吳證券則預計未來伴隨國內經濟複蘇,長端利率若企穩或修複上行,則保險公司新增固收類投資收益率壓力也將有所緩解。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上一篇:學者質疑養老金雙軌製公平性 企業繳納負擔過重|養老金|戴相龍|出路
下一篇:2012年四大行新增貸款逾2.7萬億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2025-07-05 07:19

上半年經濟運行緩中趨穩 GDP增速7%超預期|GDP|資產|改革

2025-07-05 07:12

央行進行400億7天期逆回購操作 中標利率為2.5%|逆回購|央行|中標利率

2025-07-05 07:09

機構預測2月CPI或漲1.6% 春節食品價格普漲|CPI|食品價格|通脹

2025-07-05 06:24

央行多措施釋放流動性 降準預期仍強烈|降準|央行

2025-07-05 05:02

海通證券:預測4月CPI小升至2.4% 5月將趨穩|GDP|貨幣政策|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