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怡,中國女演員、藝術家。2008年被授予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藝術家。2009年10月17日獲金雞百花終生成就獎。代表作有《農家樂》、《兩家春》、《摩雅傣》、《北國江南》等。
1938年,秦怡進入中國電影製片廠當實習演員,參演了《正在想》、《好丈夫》等話劇和電影作品。
1941年,秦怡離開中國電影製片廠,進入中華劇藝社,成為該社演員。在長時間的話劇舞台實踐中,秦怡的演技不斷進步,演出了《草木皆兵》、《戲劇春秋》等話劇作品。
1947年,抗戰勝利後秦怡回到上海,作為特約演員,同期出演了內容尖銳,有強烈的控訴意義的影片《無名氏》。
1949年建國後,秦怡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演員劇團副團長,主演了新悲劇愛情電影《失去的愛情》,在影片中飾演了對生活失望的女大學生。
1951年在影片《兩家春》中出演了勇敢的北方農村的童養媳墜兒,該片獲得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三等獎。
1956年秦怡在抗日題材電影《鐵道遊擊隊》中飾演了芳林嫂;並在《馬蘭花開》塑造了性格堅毅的鏟運機工人馬蘭。
1957年,秦怡主演了新中國第一部體育題材彩色故事片《女籃五號》,該片獲得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國際電影節銀獎和墨西哥國際電影節銀獎。
1960年,秦怡主演了電影《摩雅傣》,在影片中演出了解放後傣族第一代女醫生的成長曆程。
80年代初,秦怡任上影演員劇團團長。1982年,主演了多集電視劇《上海屋簷下》,並憑借此部電視劇獲得第1屆大眾電視金鷹獎優秀女演員獎。
1995年,秦怡獲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女演員獎。
2008年,秦怡出演電視劇《母儀天下》中晚年的王政君,並參演了我國首部反映農民工子弟生活的電影《我堅強的小船》。
2009年2月,秦怡獲全國婦聯和人民日報等十一家全國媒體授予的中國十大女傑稱號。5月,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9月,出席《光榮與力量2009“走近他們”年度人物頒獎典禮》。10月,在第1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終身成就獎。11月,秦怡從藝70周年,舉辦了“秦怡電影回顧展”。
2010年4月,秦怡在江陰市參加金雞百花獎的頒獎儀式。6月,被評選為“十大感動母親”,榮獲“母親真情杯”獎。7月,參與創建秦怡藝術館的工作。9月,擔任電影《情醉富春江》主角。10月,策劃首屆上海中外無聲電影展,並參加了電影展的一係列活動。
2011年1月,秦怡參加中國文聯百花迎春聯歡晚會;拍攝《秦怡》專題藝術片。4月,出席北京首屆國際電影季。5月,秦怡藝術館正式落成開館。
2013年,秦怡參演微電影《幸福家味道》。
2015年秦怡擔任電影《鐵道遊擊隊》的藝術顧問;6月,由秦怡出品、編劇並主演的電影《青海湖畔》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映。
2016年3月,助陣電影《訂製愛情》開機發布會。
2017年12月22日,參演的電影《妖貓傳》上映。
2018年3月,入選《中國電視劇60年大係u2022人物卷》。
秦怡,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藝術委員會顧問,1922年1月出生,1959年5月入黨,高中文化,她是我國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她16歲離家奔赴抗日前線,在抗日救國的浪潮中開始了長達70年的演藝生涯,先後主演了30多部故事影片,成功塑造了“林紅”、“芳林嫂”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影響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她始終關注著我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關心青年演員的成長,發起舉辦了“中國首屆無聲電影展”。
1938年,秦怡來到重慶進入中國電影製片廠當實習演員,在此期間,演過話劇《中國萬歲》、《正在想》和電影《保家鄉》、《好丈夫》。
1941年秦怡離開中國電影製片廠,進入中華劇藝社,成為該社演員。在長時間的話劇舞台實踐中,秦怡的演技不斷進步,在話劇《草木皆兵》、《離離草》、《桃花扇》、《戲劇春秋》、《結婚進行曲》等都有出色的表演,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演員之一。當時與白楊、舒繡文、張瑞芳一起被稱為抗戰大後方重慶影劇舞台上的“四大名旦”。
1947年秦怡在上海走上了大銀幕,參加了電影《忠義之家》、《母親》、《無名氏》等片的拍攝。由陳鯉庭編導的《遙遠的愛》成為她的成名作。
2014年9月13日,秦怡親自創意、編劇的電影《青海湖畔》開機。
2015年,秦怡再登話劇《如夢之夢》的舞台,創下話劇演員登台的最高年齡紀錄。
重情重義
秦怡是個很重感情的人,戲中以情感人,戲外也結交了各種各樣的知心朋友,結下了真摯的情誼。還是在念南市職業中學的時候,由於家窮買不起課本,上語文課時她常常偷偷看小說,有一回把一本《莫斯科印象記》藏在課桌內偷看,被彭老師發現還渾然不知。當老師從課桌內抽出這本書才嚇了一跳,心想這下非挨手心板子不可,哪料彭老師也津津有味地翻閱起來,還鼓勵她課後寫一篇讀後感交來。這個不尋常的舉動讓秦怡喜出望外,當晚趕了個通宵把讀後感寫成,得到老師的鼓勵,從此以後就養成了讀書與寫作的習慣,後來她離開學校走上了舞台,在辣菲劇場演出話劇《結婚進行曲》,落幕卸妝時,後台居然出現了彭老師,他是專程來看昔日學生演戲的,還帶來了一厚疊中學時代秦怡寫的讀後感,並且笑著說“我知道你會有出息的,所以把你寫的東西都珍藏著。”秦怡感動熱淚盈眶,幾十年來,她一直把這段師生情銘記在心,隻要一提筆寫文章,彭老師那可親的形象就浮現眼前,才思如噴泉而誦。
不過生日
秦怡與財神爺同天生日,但她從來不給自己過生日。不少個春節家家戶戶接財神的喜慶日子,她不是在外景片場就是在家中與病弱兒子吃一碗麵條、一塊蛋糕以示慶賀。可她的70歲
秦怡
壽辰就不同了,許多親朋好友早就串通一氣,執意要為之慶祝一番。鑼鼓喧天的財神日,秦怡家門口一清早就爆竹陣陣,公司同仁送來了大蛋糕,裱字“賀中國維納斯秦怡永葆青春”,文匯報記者送來來題詞為“七十秦怡如壽龍”的賀喜條幅,而壽星雖未濃妝豔抹,自身與傻兒子一樣的絳紅色毛衫,卻顯得樸素大方神采奕奕,母子倆恭候的不是首長領導,不是大款富翁,也不是各界名流,而是誌同道合的真情朋友。攝影師沈西林手捧70朵盛開的黃玫瑰來了,作曲家陳綱送上三本秦怡的相冊《生活的足跡》、《城隍的後代》、《表演藝術》作為生日賀禮;還有為秦怡患直腸癌開刀的劉醫生,為傻兒子看病的夏醫生都來了,他們都是與秦怡在患難中結下的摯友。病人與醫生結交幾十年,並不多見,當老壽星吹熄了生日蛋糕上的蠟燭時,響起了哭聲與掌聲。歲月如梭,10年又逝,親朋好友又在精心策劃,秦怡的80大壽會怎樣渡過呢?
外國朋友
秦怡與日本同行友好往來幾十載,結下了很深厚的友情。籌拍電影《雷雨》時,她赴日會見了日本著名演員山村春子、中野良子和高峰秀子,聊談中說起她演魯媽,與角色年齡相差較大生怕影響表演,說者隨意聽者有意。第二天山村春子與中野良子(《追捕》中飾演真優美)特地趕到賓館拜訪秦怡,還特地帶來一流化妝師,她倆剛在片場拍完戲連妝還未卸,就張羅著為秦怡造型。一個打燈光,一個調油彩,在秦怡臉上變戲法似的,不一會功夫,一個樸實厚道的少婦魯媽出現了,樂得秦怡笑逐顏開。第二天她受邀到高峰秀子家作客,一眼見到窗台上一盆盛開的水仙花。
秦怡還有許多日本同行朋友,她三次在上海接待吉永小百合,吉永小百合主演的《天國的車站》等片子她都看過,很欣賞其純情的表演。在上海魯迅紀念館、浦江夜遊中相會時,吉永小百合對魯迅先生的崇敬以及對上海的友好給她留下深刻印象,她倆曾4次相聚在日本東京,兩人互送禮品以示友情。80高齡的杉春村子是秦怡交往多年的好友,老人幾乎年年來中國觀光,到上海必與秦怡暢談別後之情,又年年互寄賀卡,相互表示思念之情。有一年秦怡出訪日本,杉春村子正在劇院排戲,得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顧夏日炎炎,居然穿著厚實的戲裝,急匆匆趕來見秦怡,還特意買了二隻相同的小提包,送一個留一個,說是取意“雙胞胎”以表友情。秦怡欽佩她如此高齡還在演戲,老人逗趣說:“人老了,什麽事都遺忘,就是友情不忘,台詞不忘。”樂得大家笑語滿堂。“阿信”乙羽信子也是秦怡的老朋友,兩人相識還是1957年秦怡拍《鐵道遊擊隊》的時候,當時正值盛夏,秦怡在烈日下穿著棉衣拍戲,脖子上長滿痱子,"阿信"看了心疼,送了幾瓶痱子水給秦怡,叮囑她保重身體。20年後兩人重逢在日本,老阿信不忘舊情,還打趣地問她“還長痱子呢?”秦怡也逗樂:“用了你的痱子水,已有20年不長痱子了。”
傳奇
秦怡的明星故事很傳奇,家庭生活卻有點悲涼,痛苦多於快樂,眼淚多於歡笑,委屈多於喜悅,不幸的影子總伴隨著她。
初識金焰是因為劉瓊的介紹,年輕時劉瓊是金焰的鐵哥們兒,覺得“電影皇帝”金焰 與“四大名旦”之一秦怡相親豈不是郎才女貌?而秦怡在念書時就是金焰的影迷,由他主演的《大路》不知看過多少遍,還聽說他是朝鮮愛國誌士的後代,與日寇做過不屈的鬥爭,且多才多藝,戲好人俊,還會烹飪、編織、縫紉、開汽車,仰慕之心很快使兩人墮入愛河。
婚禮是體麵的,由“神童”吳祖光一手操辦,赴宴的都是名流,證婚人則是大名鼎鼎的郭沫若。婚後有過一段甜蜜的生活,生了個兒子金捷為家庭增添了溫馨氣氛,夫妻倆又第一次也是生平唯一一次合作主演電影《失去的愛情》,片子拍得一般,隻因有他倆的精彩表演還是吸引了眾多觀眾。此後的金焰卻離"電影皇帝"的名聲越來越遠,由於拍攝辛苦,而且平時沒有注意有些貪杯,患了胃潰瘍,手術後雖然保住了性命卻隻能臥床在家,無法上鏡拍戲,“電影皇帝”就此與孤燈、病榻相伴一生。
難兩全
而秦怡的事業如日中天,《女籃5號》、《浪濤滾滾》、《青春之歌》、《鐵道遊擊隊》、《林則徐》、《倔強的女人》,即使1976年得了腸癌,她仍以頑強的毅力戰勝病魔,主演了《征途》《風浪》、《海外赤子》、
《千裏尋夢》等佳作。盡管榮譽與掌聲長相隨,可感情上的失落感如浪濤洶湧。她為自己的婚戀深感痛心,向往的愛情已漸漸遠去,難言的苦衷隻能向銀幕傾吐,難道事業與愛情很難兩全?
然而,秦怡不相信眼淚也不相信命。愛情雖然淡去,家庭仍需維係,當她在攝影棚裏拍電影《雷雨》時,高潮戲還在拍攝中,她演的魯媽與孫道臨演的周樸園狹路相逢,愛與恨、情與仇一迸在戲中爆發,她的表演得到滿場喝彩聲。此時金焰的病危通知也送到了她手中,還未來得及卸妝的她直奔醫院,彌留之際的金焰已瘦成一把骨頭,但眼神並未散亂,一下聚焦在妻子身上。秦怡與之對視,他倆已有幾十年沒這樣交流過了,生離死別之刻才有這樣的碰撞,是憐憫?痛楚?懺悔?還是祈求?說不清楚,唯有遺憾是共同的,為了彌補這種遺憾,秦怡力盡妻子的責任,精心護理金焰 ,十多天來,白天棚裏演魯媽,夜晚病床邊伴丈夫,似有千言萬語可是一句也無法訴說,“電影皇帝”隻能雙眼似睜似閉地凝視妻子,淚水沿著眼角滲出,最終離開了人間。
失落
如果說秦怡在婚戀上有所失落的話,那她的母子情卻濃烈得象朵開不敗的茶花,她把自己的情感大部分傾注在兒子金捷身上。誰也想不到影帝與名旦的兒子會是個傻兒子,年逾50,長期來患著精神病,生活不會自理,全靠秦怡照料。秦怡白天忙外,回到家裏忙兒子吃飯穿衣,喝水服藥,冬天親自為兒子織毛衣,夏天親自為兒子擦身,每回出遠門拍戲三天二頭與兒子通電話,一定要聽到兒子親昵地喚一聲“姆媽”才放得下心來,她常說“兒子得了這種病,最痛苦的是他自己,最操心的是母親,我必須加倍給他以真摯的愛”。母子神情溢於言表。灑下的母愛必有回報。兒子不懂事卻懂親情,母親拍的片子他都看,看後亂蹦亂跳,對著母親伸出大拇指。一見母親開門進家,兒子乖乖從冰箱取出飲料輕聲喚:“媽,吃!”秦怡吃罷飲料甜在心,轉身案頭工作,兒子瞅瞅,又突然冒出一句:“媽,你應該多拍戲!”說得秦怡更是甜蜜蜜。
甜蜜
秦怡等的是劇本《桔黃時節》,素材就來自於自己家庭生活的不幸與拳拳的母子情。其中不少戲就是她的生活現實:兒子多次住院,她每次都在拍戲繁忙中,拴著裝滿兒子換洗衣服和愛吃的食品的背包,擠公共汽車到醫院探望,親自喂兒子服藥、吃飯,瞅著兒子狼吞虎咽的模樣才放下心來。有一回她不無傷心地問兒子:“我死了你怎麽辦?”兒子回答得很幹脆:“你死我也去死。”說得秦怡黯然神傷。探望時間到了,鐵柵欄門“咯噔”一鎖,把母子隔開在二個時空,倔強的秦怡悲從中來,再也受不了情感的煎熬,閃爍出晶瑩的淚花。
感動
令人感動的是,從醫院出來,秦怡並未回家而是直達《雷雨》片場,她是滿懷母子情去演戲中母子情的,片場拍的是魯媽為了看一眼親生兒子周萍而受到周樸園的阻撓,母子相見時又欲言無語欲哭無淚,為了“這一眼”她已琢磨了好幾天,一直找不到表演的契機,這一刻終於霧鎖打開,剛才在醫院探望兒子的神情一瞥不正是最好的“戲眼”,最真實的母子情!於是,她把對兒子的情感袒露在鏡前,把這場戲演得入木三分。
一段不幸的婚姻,一個操碎了心的兒子,攪成一個解不開的家庭情結。
2000年5月21日,中國特奧世紀行上海慈善晚會在上海波特曼大酒店舉行,國際著名影星阿諾・施瓦辛格以國際特奧會慈善大使的身份光臨。當晚會的慈善拍賣和捐款活動開始時,施瓦辛格除了向中國特奧會捐獻了15萬美元,又
用25000美元通過拍賣買走了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秦怡的兒子金捷的《衡山公園寫生》畫。在會場,他說了這樣一句話:“秦怡是我崇拜的中國影星,同時她又是一位偉大的母親,為了弱智的兒子,她做得太多太多!”沒錯,秦怡為了金捷確實付出了太多。金捷患有精神分裂症,盡管醫生告知,金捷的病很難再恢複,秦怡卻從沒有絕望。兒子病後,什麽事都不知道做。她除了按時給金捷吃藥外,還要給他洗頭、洗澡、換衣。直到如今依舊如此。金捷從小十分喜愛繪畫,秦怡請來繪畫老師教他畫畫。金捷喜歡媽媽與他一起畫畫。每當媽媽與他一起去公園寫生,他就像過節似的喜笑顏開。施瓦辛格買走的《衡山公園寫生》就是他與秦怡一起在公園畫的。這兩幅畫很多人評價說:一樣的景,媽媽的畫沒有兒子的棒。秦怡畫得規矩有層次,金捷畫得灑脫活潑。難怪施瓦辛格要說金捷的畫:“這是一個奇跡!”
她不計名利、不顧病痛,致力於各類社會公益活動。汶川特大地震後,她先後捐款21萬元;青海玉樹地震後,又捐款3萬元。
2010年,秦怡出任上海世博會上海館祝福大使和榮譽館長,積極為世博會奉獻力量。
2016年6月3日,秦怡出席了首屆上海浦江文化論壇活動。
2016年6月13日,由陳坤發起的心靈公益項目“行走的力量”第六季啟動儀式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2016年“行走的力量”助陣嘉賓可謂十分強大,秦怡等紛紛開展海報接力。
2016年06月30日,《我的祖國》――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電影音樂會在北京舉行。老藝術家於藍、秦怡、田華、謝芳、盧奇、陳思思等獻禮。
2009年11月15日,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立60周年,也是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秦怡從藝70周年。當日上午,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秦怡從藝70周年暨“秦怡電影回顧展”開幕儀式在上海影城舉行。300個座位座無虛席,現場的詩朗誦環節,老藝術家與觀眾都潸然淚下。而秦怡則直言,藝術生涯將繼續,下部戲再演一個偉大的母親。“是一部叫做《情醉富春江》(原名:《幸福驛站》)的電影,在裏麵我會演一個已經退休的科研工作者,有很多家庭戲份。”
曾主演了《女籃5號》等影片的88歲的秦怡身穿黑色盛裝,腳步輕健,思維敏捷,依然是人們熟悉的模樣:一頭華美的白發,高貴典雅的美貌沒有受到歲月的侵蝕,目光依舊深邃而灼熱。秦怡說:“70年來,我與上海電影同患難、共命運,今後還會繼續。今天的人要做今天的事。盡管我已年老,但在這個充滿變化、激動人心的時代裏麵,也不能不奔跑、不追趕。”
秦怡回憶:“首先我是不要當演員的。抗戰時撤到重慶,我才17歲。身上有十幾塊錢,就住在女青年會房價最低的房間。一個月後,錢花完了,生活所迫,隻能放棄繼續上學的念頭。 ”一次,她跟著朋友去看話劇,在門廳處巧遇應雲衛、史東山兩位導演。應雲衛說:“你到我們廠裏來吧!我們是導演,演話劇。 ”就是這次意外的相遇,使秦怡走上藝術道路。
正當她在舞台上嶄露頭角,卻遭遇了一場不幸婚姻。秦怡說,結婚第二天晚上,丈夫陳天國就喝醉酒了,還拿雨傘打她。陳天國話劇演得很好,但他整天醉酒,從早喝到晚,永遠是個醉人,根本無法共同生活。
而提到第二段婚姻,與 “電影皇帝”金焰的姻緣時,秦怡說,抗戰勝利後她乘坐卡車回上海,一個年三十的夜晚,劉瓊把金焰帶到她家。以後金焰常去她家玩,但金焰從未向她求過婚。兩人的關係還是著名劇作家、導演吳祖光給捅破的。吳祖光積極張羅,兩人就在香港結了婚。
藝術獲獎 |
?2015 ⠂ ⠧쬱1屆中美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 ⠂ ⠿2015 ⠂ ⠧쬷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海湖畔⠂ ⠯名) ⠂ ⠿2015 ⠂ ⠧쬷屆澳門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傑出貢獻獎⠂ ⠯) ⠂ ⠿2009 ⠂ ⠧쬲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 ⠯) ⠂ ⠿2009 ⠂ ⠧쬷屆中國十大女傑 ⠂ ⠯) ⠂ ⠿2008 ⠂ ⠧쬱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 ⠂ ⠯) ⠂ ⠿1995 ⠂ ⠤𘭥電影世紀獎⠂ ⠯) ⠂ ⠿1983 ⠂ ⠧쬱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女演員獎 ⠂ ⠤𘊦𑋧𘋂 ⠂ (獲獎) ⠂ ⠀ |
秦怡天生麗質,兩隻大眼睛特別吸引人。在抗戰時期她與白楊、舒繡文、張瑞芳一起被稱為抗戰大後方的重慶影劇舞台上的“四大名旦”。1947年,抗戰勝利後秦怡回到上海,先後在《忠義之家》、《遙遠的愛》、《母親》等影片中飾演主要角色。建國後,秦怡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演員劇團副團長,曾在《女籃五號》、《鐵道遊擊隊》、《林則徐》、《雷雨》、《海外赤子》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女籃五號》中扮演的林潔及《青春之歌》中扮演的林紅,她以深厚的表演功力很好地詮釋了人物內心複雜的感情,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電影明星。1983年由她主演的電視連續劇《上海屋簷下》(兼任藝術顧問),再度向世人展示了她那不同凡響的表演技巧和具有東方女性魅力的風韻。
最受歡迎的女電影演員
解放後,秦怡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這時的她演技成熟而自然,在影片《農家樂》、《馬蘭花開》、《女籃五號》、《青春之歌》以及《鐵道遊擊隊》等影片中都有出色的表演。在《女籃五號》中,秦怡扮演的林潔,是一位在舊社會受盡苦難的籃球運動員,秦怡以深沉細膩的表演,展示了人物內心及生活中的複雜情感。在《青春之歌》中,她的表演含蓄而凝重,揭示了女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秦怡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女電影演員之一。
80年代,秦怡主演了《海外赤子》、《雷雨》、《夢非夢》等影片,還主演了多集電視劇《上海屋簷下》,再度向世人展示了她那不同凡響的表演技巧,和她那具有東方女性魅力的風韻。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