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创业指南

海爾入主新時達,能否破局?

   发布时间:2025-07-04 16:18:02   发布者:隨機應變網

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IPO日報⠀

近期,上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時達”、“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通過簽署相關協議轉讓、表決權委托及一致行動安排協議,青島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有限公司(下稱“海爾卡奧斯”)將取得上市公司10.00%的股份,以及19.24%股份所對應的表決權,合計控製上市公司29.24%股份所對應的表決權。

同時,海爾卡奧斯以7.99元/股的包攬定增1.53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6.83%),耗資12.19億元。

這意味著,完成定增後,海爾卡奧斯耗資25.19億元,最終持股比例達26.83%,總控製權超40%,海爾集團將成為新時達實際控製人。

此次出手收購國內工業龍頭企業,海爾方表示,是看中新時達的機器人業務發展前景,意在實現戰略協同。

製圖:佘詩婕

資金之困

新時達創建於1995年,主要從事機器人產品及係統業務、控製與驅動產品及係統業務、電梯控製產品及係統業務,覆蓋電梯控製、機器人控製、工業控製與驅動三大領域。

根據上市公司2024年半年報,新時達電梯控製器業務出貨量全球第二,SCARA機器人出貨量處於國產第二、全球第四,是國產頭部機器人廠商中最早擁有全自主可控控製技術的企業。

截至2023年,新時達獲得國家授權專利840項,其中發明專利343項,軟件著作權277項。研發投入方麵,2019年至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均超過2億元。

盡管身處藍海賽道,但糟糕的財務狀況要求新時達向外部尋求輸血機會。

公告顯示,2022年和2023年,新時達歸母淨利潤分別虧損10.57億元、3.79億元,預計2024年仍將虧損1.85億元到3.67億元。

連續三年的虧損,給這家曾經風光無限的工業自動化企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截至2024年9月30日,上市公司短期借款為5.1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5.53億元,對比賬上貨幣資金僅為4.82億元,已經無法覆蓋短期負債,急需外部輸血以維持其運營。

此次海爾集團入主,也可以說是為新時達帶來了一場“及時雨”。

新時達方麵表示,“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將通過本次定增的資金注入推動公司現有業務的發展,共同加強工業自動化領域上下遊產業鏈的協同,進一步提升智能製造領域關鍵技術和產品能力,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促進新質生產力的轉型升級。”

轉型之痛

在當前全球製造業競爭日益加劇的背景下,海爾也麵臨製造業轉型升級之痛。

整體來看,海爾試圖通過收購新時達,補齊卡奧斯平台的短板,以及加速其工業機器人項目的落地,為企業發展尋找新的增長極。

數據顯示,目前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台(COSMOPlat)已服務16萬家企業,覆蓋15個行業。

然而,工業互聯網的核心競爭力不僅在於軟件與平台,更需硬件支撐。

盡管卡奧斯平台強調“連接”和“賦能”,但在工業自動化、智能製造的核心技術和落地能力上,相對薄弱,而新時達在運動控製、伺服驅動、機器人等方麵的技術積累,可以與卡奧斯平台的數據分析、算法優化能力相結合,形成更完整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

近年來,家電行業增長趨緩,根據中國家電協會發布的數據,2023年中國家電零售額為7736億元,同比增長1.7%,但增速較往年明顯放緩。

為應對行業增速整體放緩的趨勢,白電巨頭們紛紛采取布局新賽道的方式來尋找新的增長極。

早在2017年就收購了德國庫卡公司,進入機器人和自動化市場。2024年,美的機器人與自動化板塊業務營收已突破300億元,成為全球前四的工業機器人製造企業。

通過自主研發,攻克了工業機器人領域的驅動器與減速機兩大核心技術難題,實現了從1kg到600kg負載的全係列機器人產品覆蓋,廣泛應用於機械製造、汽車零部件加工、家電製造等領域。

對比之下,海爾的機器人領域布局略顯乏力,海爾此前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集中於服務型產品(如掃地機器人、家庭人形機器人),工業機器人領域缺乏核心資產。

收購新時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填補這一空白,使其直接躋身國產機器人頭部陣營,與美的、格力形成差異化競爭。

不過,由於業務協同、整合管理、以及工業互聯網本身變化的不確定性,都讓這場“聯姻”的未來依舊充滿了挑戰。

Tags: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