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張家港市圍繞張家港市非訴訟糾紛解決機製建設的總體部署,以全流程管控為依托,聚力打造“啞鈴式”矛盾糾紛化解體係,在源頭做好苗頭隱患的排查發現以及細小矛盾糾紛的調處化解,在末端做好涉訴糾紛的訴前調解或分流轉派,實現矛盾糾紛的有序疏導和高效管控。
一是“一專兩兼”推進源頭全維度治理。指導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換屆改選,確保每個調委會配備一名專職人民調解員。出台《警務輔助人員兼職人民調解員先期處警調解非緊急非警務類警情工作規範》《張家港市公共法律服務進網格實施方案》,穩步推進“輔警兼職人民調解員”和“網格員兼職人民調解員”兩支兼職調解員隊伍建設,通過係統培訓提升輔警和網格員在排查處置基層矛盾糾紛中的積極作用,強化源頭治理,確保“噪音擾民、動物侵擾、流浪乞討、消費糾紛、鄰裏糾紛、婚姻家庭糾紛”等6類糾紛早發現快調處。2019年以來,張家港市共計處置矛盾糾紛75757件,其中99%以上矛盾糾紛在基層得到化解。
二是“兩征求兩固定”提升末端處置效能。進一步推動“訴訟+非訴訟”緊密銜接,打造“一站式”辦案流程。對訴前委派調解案件開啟“兩征求、兩固定”模式(征求當事人答辯期限、舉證期限;征求是否需要申請訴前鑒定。固定雙方當事人無爭議事實和主要分歧;固定當事人送達地址及送達方式),規範非訴訟糾紛化解流程,實現訴與非訴協同發力,全方麵簡化法官審判複雜性,提升審判效率。模式運行以來,已處置涉訴矛盾糾紛612件,簡化了辦案流程。
三是“一中心一平台”優化案件分流轉派。線下,成立市、鎮、村三級非訴訟服務中心(窗口),在市法院、人社、住建、婦聯等單位成立非訴訟服務分中心,為化解矛盾糾紛提供優質服務。同時,巧用社會資源,在張家港市律師事務所設立“雲+遠程”庭審室、律師調解工作室,以律師事務所為渠道,引導案件變訴為調,讓訴訟與非訴調解“無縫銜接”。線上,在轄區內紮實有序推進“蘇解紛”非訴服務平台上線試點運行工作,鼓勵群眾通過“蘇解紛”小程序谘詢法律問題,了解法律信息,下載各類非訴訟糾紛化解文書模板,為群眾化解矛盾糾紛提供線上新渠道。
(來源:張家港市人民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