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頓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绿色简约靓丽风格的一款自适应式zblog app下载模板,面向于手机app应用、手赚app应用、网赚app应用分享下载网站设计开发,采用左中右三栏布局响应式结构,APP图标排版、分类展示、大幅轮播图、热门/最新APP模块,二维码扫描下载,支持电脑或手机访问浏览,兼容IE9+、Firefox、chrome及Safari等主流浏览器,在PC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具有良好的访问浏览体验。
主题特点:
⠀
科頓 - 概述
(Frank A. Cotton)⠀⠀無機化學家。美國國籍。生於美國⠀費城。美國⠀ 德克薩斯州農業與機械大學化學係教授、分子結構和化學鍵實驗室主任。1951年畢業於美國費城Temple大學,1955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61年至1971年擔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與藝術科學院院士,也是多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科頓 - 相關
科頓教授是金屬原子簇化合物體係的發現者、過渡金屬原子簇化學的奠基人,也是酶結構化學研究的先驅。他發現了Re2Cl82-離子中的Re原子之間存在的金屬-金屬鍵,並綜合大量實驗結果建立了其成鍵理論,證明了金屬-金屬鍵比金屬-配體鍵在決定過渡金屬簇化合物的物理化學性質上更為重要,由此揭示了一大類新的化合物――金屬原子簇化合物,形成了一個全新的過渡金屬化學領域。他還解出了應用廣泛的蛋白質-葡萄球菌核酸酶的結構,該結構為利用定位誘變法開展酶催化機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此外,他在金屬有機化學、金屬羥基化學、電子結構和化學鍵理論以及結構化學等方麵也作出了基礎性的貢獻。已發表研究論文1470篇,專著30部。曾榮獲1982年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和2000年Wolf獎等多項殊榮。
科頓教授十分關注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先後訪問過我國多所大學和研究所,作學術報告,進行學術交流,並分別與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和南京大學配位化學研究所進行科研合作,幫助培養高級科研人才。他還無償轉讓了數本學術專著的中譯本版稅,為中國化學教育和科研的發展做貢獻。
2002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