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後代簡介;秦檜有後人嗎?秦檜後人是誰?
- 编辑:5moban.com - 18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秦檜後代,以及秦檜後代簡介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內容導航:- 秦檜有沒有後代
- 奸臣秦檜死後,他的後代為何依然能做官?
- 秦檜後人有怎樣的結局介紹
- 秦檜有後人嗎?秦檜後人是誰
- 秦檜還有後人在世嗎?
- 秦檜的後代為何也能盡忠報國呢?
Q1:秦檜有沒有後代
秦檜有後代,有一個繼子秦熺。
1、繼子:秦熺,字伯陽,本姓王,為秦檜妻兄王喚之子。以少師致仕、封福國公。
2、孫子:秦塤,秦熺長子,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探花。曆任敷文閣待製、工部尚書、禮部尚書等職。秦堪,生平不詳⠣秦卓,又名秦坦,生平不詳。
3、曾孫:秦钜,秦塤之子,字子野,嘉定十四年(1221年)在蘄州抗金戰死,封義烈侯。
秦熺(1117年~1161年),字伯陽。南宋大奸臣秦檜的養子,本秦檜妻兄王喚之子,自秦檜專權期間,曾捏造罪名將王銍家的藏書掠走大半,把南宋初年國史實錄中不利於秦檜的內容或改寫,或燒毀。秦檜死後,秦熺想繼承相位,但遭到拒絕,秦家就此失勢,嶽飛也得以平冤昭雪。
擴展資料:
秦熺是秦家名義上唯一的兒子,從小備受寵愛是一定的,不知情的人還以為他是秦檜膝下唯一的愛子,各種巴結自不必提。甚至秦檜在世的時候,秦熺的兒子都可以經過權勢去做探花,接著當史官。曾經坐的有多高,後來就可以摔得有多慘。
他在秦檜死後,官運受阻,想繼承秦檜官職當宰相不可得,坐吃山空。秦檜受盡世人唾罵,他作為秦檜的兒子日子也不好過,受人白眼,也不被皇帝喜歡。加上自身才華不夠,可以說是夾縫求生。一點好處是,秦檜沒有被抄家,當初的搜刮,全部由他繼承了。
“乞和”造就了千古奸臣:
時勢造英雄,時勢也造奸臣。當初的血性男兒,經過戰亂的洗禮,從廟堂到江湖,從重臣到囚徒,那種漫長而不堪忍受的痛苦,迫使著這個意誌不是特別堅定的北宋遺臣作出了一些有違初衷的改變。或許,因這種時勢而帶來的人格裂變,秦檜自己都沒有覺察到。
秦檜被俘北去後,隨徽、欽二帝幽囚於韓州(今遼寧昌圖),倍嚐艱辛。宋徽宗聽說趙構即位的消息後,懷著最後的希望,寫了一封信給粘罕,要求與金再次議和。徽宗此信,經過了秦檜的潤色,寫得淒婉懇切,文辭優美。粘罕轉呈金主吳乞買,吳乞買給予盛讚。
雖然沒有同意議和(當然不可能同意,要議和,對象也隻可能是高宗而非徽宗),但他因此發現了秦檜這個文辭、識見俱佳的人才,於是,安排他到自己的弟弟撻懶軍前效力,秦檜又深得撻懶信任。建炎四年(1130年),北去四年後,秦檜自金國攜家逃回。
其原因和過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好在趙構亟需一位熟悉金國情況的人作參謀,便任命秦檜為禮部尚書,第二年任命他為參知政事(副宰相),旋即又任命他為宰相。雖然,秦檜在相位一年就被朝臣論罷,但山不轉水轉,紹興八年(1138年),趙構又重新任他為宰相,而且是獨相。
從此,秦檜在位專權達十八年。縱觀秦檜當權的這十八九年,為達到鞏固權位的目的,可謂“壞事做絕”。秦檜至少有四宗罪:一是提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以土地和甘當金國附庸的方式換取和平,賣國賣得振振有詞;二是收拾與求和方針不同的文臣武將,以殘忍的手段打擊異己。
三是篡改曆史,對宋高宗一朝的曆史作了一些有利於皇帝和自己家族的技術性處理;四是深文周納,興文字獄,掀起了有宋以來文字獄的高潮。秦檜剛剛由金歸國時,就開始向趙構兜售“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主張。當時,金人經過幾次輪番南侵,占領了長江以北廣大地區。
為了更好地控製中原,他們在張邦昌的“大楚”政權後,又扶持了劉豫的“偽齊”政權。秦檜所謂“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即承認金人占領區和“偽齊”政權的合法,以長江為界,劃江而治。他的潛意識是,反正長江以北為金所控製業已成為事實,不若索性承認事實以換取和平。
然而,這一思路無疑是把“兩個中國”合法化,甘心做金國的附庸和奴隸而不以為恥,思路一提出,朝野頓時大嘩,彈劾秦檜的奏章雪片般飛向趙構的案頭,就連在和、戰中搖擺的趙構後來也不禁歎息道:“檜言‘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北人,將安歸?”(《宋史ⷧ禦ꜥ)可見。
對於這麽露骨的賣國之言,作為皇帝的趙構都是不能接受的。秦檜對政見不同的同僚的排擠打擊頗為殘忍。海南海口市有一座五公祠,是為紀念唐、宋兩朝貶謫到海南的五位著名曆史人物而建,故名五公祠。五公中,除唐朝名相李德裕外,宋朝是李綱、李光、趙鼎和胡詮。
而這四人,都是由於力主抗金遭到秦檜排擠,貶謫至茫茫海外的。四人中,李綱最幸運,不久即遇赦北歸。最慘是趙鼎,他曾經兩度任相,是秦檜的老上級,卻在貶至海南三年後,身心交瘁,絕食而死。秦檜死後,李光和胡銓遇赫歸朝,李光死於歸途,胡銓得歸。
這隻是秦檜打擊異己的一個縮影,冰山一角。人在做了虧心事之後,總會想方設法塗抹和掩飾。秦檜是宰相,擁有“監修國史”身份,他利用這一有利身份對曆史進行了主觀篡改。《宋史ⷧ禦ꜥ記載說:“(秦檜)命子熺以秘書少監、領國史,進建炎元年至紹興十二年《日曆》五百九十卷。
熺因太後北還,自頌檜功德凡二千餘言,使著作郎王揚英、周執羔上之,皆遷秩。自檜再相,凡前罷相以來詔書章疏稍及檜者,率更易焚棄,日曆、時政亡失已多,是後記錄皆熺筆,無複有公是非矣。”同時,秦檜還不斷為趙構個人以及降金乞和政策上貼金,對嶽飛頗有詆毀。
抹殺嶽家軍的功績。宋孝宗時期所確定的“南宋中興十三處戰功”中,將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勝也囊括,卻沒有嶽飛的郾城和穎昌大捷,或許就是當時的官方記述皆出於秦檜父子之手的結果。有人說兩宋無文字獄,其實要從程度上來說。寬鬆如北宋者,也有蘇東坡的“烏台詩案”。
到了南宋,尤其是秦檜當權期間,興獄的方法更多樣了,受到打擊的人也更多了。秦檜當政期間,曾力推私家野史寫作和出版的禁止。《宋史ⷧ禦ꜥ載,紹興十四年,秦檜“乞禁野史”;紹興十五年,秦檜“又對帝言私史害正道”;紹興十九年十二月。
朝廷正式頒布詔令:“禁私作野史,許人告。”這種態勢下,許多人不僅不敢再寫,現有的也趕快燒,李光的家人,就把李光的萬餘卷書全部燒掉。司馬光的後人信誓旦旦地辯解說,《涑水記聞》非其先祖所撰。一個叫曹泳的小官,因狀告他人私作野史而官升數級。
一時間,“士大夫爭以誣陷善類為功”。從秦檜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來看, “引刀成一快”易,“十年持漢節”難。要做一個無愧於良心道義的忠貞之士,需要像蘇武一樣,曆盡節旄盡落的艱辛和階下囚的屈辱。而前途的渺茫和囚徒的屈辱。
卻常常成為擊倒意誌這匹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於是,意誌薄弱者改頭換麵,賣國求榮,壞事幹得振振有詞而不以為恥。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朝廷以緊鄰嶽飛墓的下智果寺為嶽飛功德寺,並賜額“褒忠衍福禪寺”,即今天的嶽王廟。
清朝褚人獲《堅瓠集》載:“(明)正德八年,指揮李隆冶銅為(秦)檜及妻王氏、萬俟卨三形,皆赤身反接跪墓前。”從此,秦檜被反綁雙手,跪於嶽飛墓墓道階下,任後人石敲瓦擲,撒溺其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秦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