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撫情緒,在中小學家庭教育中,懲罰的最大副作用就是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對錯誤的懊惱、對斥責的委屈、對氣氛的害怕、對家長的恐懼……甚至延伸到對爸爸媽媽愛的懷疑。
此時家長必須站在比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一旦孩子知錯表態,就要及時壓下怒火,以寬大的胸懷安撫孩子,讓他知道,懲罰是出於一顆愛他的心。
2、加深印象,不服管教,反複再犯是家長常常頭痛的問題,家教谘詢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話就是:為什麽孩子如此“難教”?家長一方麵要考慮孩子的心智發展程度,能否明理自製;另一方麵要加深孩子印象,注意不是懲罰的印象,而是犯錯後果的印象,罰在點上,才能管在麵上。
3、幫助改正,懲罰隻是治標,改錯才是治本,如果孩子犯錯了,受罰了,道歉了,結果卻不知如何改正,那麽再犯時家長不需反省嗎?正確的做法是像家長一樣管,像老師一樣教,讓孩子明確知道日後如何避免重複錯誤。
4、監督檢查,孩子好奇心重,玩性大,自製力弱,自覺性差,這些特點都決定了改正錯誤後需要家長反複的監督鞏固,適時提醒、總結經驗、舉一反三都是家庭管教的好竅門,也是“監護人”監督和愛護的職責所在。
5、家長要自我反省,孩子犯錯父母先要檢討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同時還要糾正自己的觀點。教育不僅僅是交給學校或各早教機構就行了的。孩子最渴望的還是父母的關愛,不妨多陪陪孩子,不管上班有多累,每天抽出一到兩個小時陪孩子玩耍。
6、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其實《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守則》裏麵已經傳遞了正確的價值觀,隻要結合守則,父母就可以引導孩子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對於好事,無論大小都要鼓勵孩子積極去做並且給予充分肯定和表揚;對於壞事,無論看起來多麽微不足道都不要去做,要及時製止並指出其危害性,給予批評警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應該成為孩子們心中的座右銘。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