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字組詞(崇明這224個村莊,名字怎麽來?為你的村轉起來!)

# 博客 2025-07-05 07:21:06 ttzt

地名是人文地理紀錄符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地演變。據史料記載,唐武德年間(618 年— 626年),出漲於長江口水麵的西沙、東沙,為崇明縣最早的地名。之後,沙洲續漲,連片成島,開荒墾殖的移民逐漸增多,地名也隨之增多。在長期的自然變遷和社會發展中,許多具有沙洲特色的地域名、河流名、集鎮名、村莊名等延續了下來。《崇明縣誌》(1985-2004)記載:2002 年 4 月,崇明縣實施村級區劃調整,把 450 個村撤並為 224 個村。 2004 年,崇明有村 224 個,看看都有哪些,你家又是哪個?

堡字組詞(崇明這224個村莊,名字怎麽來?為你的村轉起來!)

新村鄉村名

新村鄉因是新圍墾後建立的,所以初期所屬村名都冠以“新”字,村內移民大多數原居住在內地同一個鄉,故在“新”字後麵取鄉名中一字命名,如原“新城村”意為城橋鄉移民村。2002 年 4 月,村區劃調整,取用現名。

新衛村:位於新村鄉東部,意為保家衛國而得名。曾用名新港村、新豐村。

新樂村:位於新村鄉東部,意為健康快樂而得名。曾用名新城村、新橋村。

新浜村:位於新村鄉東部,意為新的水鄉而得名。曾用名新東村、新安村。

新中村:位於新村鄉西部,因位於新村鄉中部而得名。曾用名新華村。

新國村:位於新村鄉西部,意為建設新中國而得名。曾用名新西村、新北村、新農村。

新洲村:位於新村鄉最西端,意為新的綠洲而得名。

綠華鎮村名

1971 年圍墾後的建鎮初期,所屬村名大多取移民原居住地鄉鎮名命名,如“廟鎮村”“港西村”等。2002年 4 月,村區劃調整,村名分別冠以“綠”或“華”組詞命名。

綠湖村:因位於明珠湖東西兩側,故名綠湖村。

綠港村:位於綠華鎮南部,因村域範圍內有新建港區而得名。

綠園村:位於綠華鎮西部,由建三村、建新村、海橋村合並組成。因原建三村係市級文明村、市庭院經濟示範村,故取名綠園村。

華星村:位於綠華鎮東部,取名華星意為“綠華明星”。

華榮村:位於綠華鎮北部,取名華榮,寓“繁榮、興旺、昌盛”之意。

華西村:位於綠華鎮西北部,因位於綠華鎮西北部而得名。

華漁村:位於綠華鎮南部長江邊,原名漁業村,村民從事長江及東海捕魚為主的漁業生產。

三星鎮村名

鄰江村:位於三星鎮東南部,因南鄰長江而得名。

沈鎮村: 位於三星鎮東南部,因村域內曾有沈家鎮而取名沈鎮村。

南橋村: 位於三星鎮東南部,以境內陳海公路設有南新橋車站而取名南橋村,與鎮北部的北橋村相對應。

東安村:位於三星鎮東部,因與北鄰平安村相呼應而取名東安村。

平安村:位於三星鎮東部,因境內曾有平安鎮而得名。

新安村:位於三星鎮東北部,因境內曾有新安鎮而得名。

海安村:位於三星鎮東北部,由海平村、安北村合並組成,各取原村名中第一個字命名。

永安村:位於三星鎮東北部,因境內原有永安鎮而得名。

洪海村:位於三星鎮南部,因在海洪港旁邊,為區別於海洪港村而得名。

協進村:位於三星鎮中部,因境內有原協進小學而得名。

大平村:位於三星鎮中部,因境內曾有大平小學而得名。

純陽村:位於三星鎮北部,因境內有宏海公路純陽橋而得名。

海中村:位於三星鎮北部,因位於原海橋鄉中心地區而得名。

北橋村:位於三星鎮北部,因境內有宏海公路北新橋車站而得名,又與鎮南部的南橋村相對應。

海洪港村:位於三星鎮西南部,因境內有海洪港而得名。

南協村:位於三星鎮西北部、白港西側,因地處協隆鎮南、村內曾有南協中學而得名。

三協村:位於三星鎮西北部,因境內有三光鎮、協隆鎮兩鎮而得名。

海濱村:位於三星鎮西北部,因境內原有海濱中學而得名。

育德村:位於三星鎮西北部,因境內有育德小學而得名。

西新村:位於三星鎮西北部,因境內原有西新鎮而得名。

育新村:位於三星鎮最西端,係 20 世紀 70 年代初圍墾灘塗後新建立的行政村,取名“育新”。

廟鎮村名

萬安村:位於廟鎮東南角,因境內有萬安鎮而得名。

萬北村:位於廟鎮東南部,因位於萬安鎮北而得名。

聯益村:位於廟鎮東南部,因境內有聯益小學而得名。

鴿龍村:位於廟鎮東南部偏南,因靠近鴿龍港水閘而得名。

啟瀛村:位於廟鎮東部偏南,因境內有啟瀛小學而得名。

宏達村:位於廟鎮東部,因境內有宏達中學而得名。

江鎮村:位於廟鎮東南部,因地處西三江口鎮而得名。

民華村:位於廟鎮東部,舊稱“腳盆圩”“七家村”。因位於原濟民村與江華村之間而得名。

鎮東村:位於廟鎮東部,因位於廟鎮東首而得名。

廟港村:位於廟鎮西南部,因靠近廟港水閘而得名。

愛民村:位於廟鎮西南部,因 20 世紀 50 年代曾是愛民鄉所在地而得名。

南星村:位於廟鎮南部,因鄰近南星鎮而得名。

廟南村:位於廟鎮南部,因地處廟鎮南而得名。

廟中村:位於廟鎮中部,集鎮南北兩側,因此而得名。

廟西村:位於廟鎮集鎮西首,因而得名。

米洪村:位於廟鎮西部,因地處白米沙洪而得名。

白港村:位於廟鎮西南部,因靠近白港而得名。

通濟村:位於廟鎮東北部,因村南部有通濟河而得名。

小豎村:位於廟鎮東北部,因位於小豎河旁,境內有小豎河鎮而得名。

和平村:位於廟鎮東北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是原和平鄉所在地,又因境內原有和平小學而得名。

窯橋村:位於廟鎮東北部,因境內有窯橋而得名。

猛東村:位於廟鎮北部,因地處猛將廟鎮東而得名。

永樂村:位於廟鎮北部,早先曾是有名的“討飯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是原永樂鄉政府所在地,人們翻身過上了好日子,希望永遠幸福快樂而得名。

周河村:位於廟鎮北部。村東南角為盤船洪南口的周家河頭,因而得名。

合中村:位於廟鎮北部偏西,因地處原合作鎮中部而得名。

猛西村:位於廟鎮北部偏西,因地處猛將廟鎮西而得名。

保東村:位於廟鎮北部偏西,因位於保安鎮東而得名。

保安村:位於廟鎮北部偏西,因境內有保安鎮而得名。

港西鎮村名

靜南村:位於港西鎮東南部、港東公路東側,以革命先烈施靜南名字命名。

雙津村:位於港西鎮西南部,因地處中雙港西側,因而得名雙津。

團結村:位於港西鎮東部偏南、港東公路西側,定“團結”為村名,寓“團結友愛”之意。

北雙村:位於港西鎮南部、三雙公路西側,因地處北雙港而得名。

富民村:位於港西鎮東部、港東公路東側,村名寓“民富國強”之意。

盤西村:位於港西鎮西部、協津公路西側,因地處南盤滧鎮西而得名,

排衙村:位於港西鎮東部偏北、港東公路東側,因境內有排衙鎮而得名。

協西村:位於港西鎮北部、三雙公路西側,因地處協興鎮西側而得名。

協興村:位於港西鎮北部、三雙公路西側,因境內有協興鎮而得名。

北閘村:位於港西鎮北部、港東公路北端西側,因臨近三沙洪北水閘而得名。

協北村:位於港西鎮北部、協津公路東側、北沿公路南側,因地處協興鎮北而得名。

新港村:位於港西鎮東北部、長征公路東側,因原是港西新墾區而得名。

城橋鎮村名

推蝦港村:位於城橋鎮東部,因地處推蝦港而得名。

侯南村:位於城橋鎮東部,因地處侯家鎮南而得名。

山陽村:位於城橋鎮東部,因當地原有山陽鎮而得名。

聚訓村:位於城橋鎮東部,因當地是原聚訓公學所在地而得名。

鼇山村:位於城橋鎮東部,因地處崇明金鼇山而得名。

長興村:位於城橋鎮東北部,因境內原有長興鎮而得名。

運糧村:位於城橋鎮東部,因境內有運糧河而得名。

城橋村:位於城橋鎮中部,因地處縣城城橋鎮旁邊而得名。

利民村:位於城橋鎮北部,因境內原有利民橋和利民小學(意為“方便百姓”)而得名。

灣南村:位於城橋鎮西部,因地處沈家灣鎮南而得名。

馬橋村:位於城橋鎮西部,因境內有朱華港馬橋而得名。

元六村:位於城橋鎮西部,因境內有元六港(港口有袁、陸兩姓人居住,原稱“袁陸港”,為書寫方便改“袁陸”為“元六”)而得名。

新閘村:位於城橋鎮西部,因地處施翹河新水閘西邊而得名。

老滧港漁村:位於城橋鎮東部,因地處老滧港而得名。

施翹村:位於城橋鎮西部,因境內有施翹河而得名。

小港村:位於城橋鎮集鎮北部,因境內有西小港街而得名。

建設鎮村名

富安村:位於建設鎮東南部,。因境內原有富鄉庵(“庵”與“安”字同音)並祈富裕平安而得名。

運南村:位於建設鎮東部,因地處運糧河之南而得名。

白鑰村:位於建設鎮東部,因地處白鑰港而得名。

三星村:位於建設鎮西南部,因靠近下三星鎮而得名。

界東村:位於建設鎮西北部,因地處界排鎮東而得名。

滧東村:位於建設鎮西北部,因地處老滧河東而得名。

虹橋村:位於建設鎮東北部,因境內原有虹橋鎮而得名。

建設村:位於建設鎮東南部,村名由人民公社時期的建設大隊沿襲而來,寓意“建設社會主義”。

蟠南村:位於建設鎮東南部,因地處蟠龍鎮之南而得名。

大同村:位於建設鎮東南部,因紀念沈鼎法烈士生前創辦大同小學、寓意實現世界大同而得名。

浜東村:位於建設鎮東北部,因地處浜鎮之東而得名。

浜西村:位於建設鎮東部,因地處浜鎮之西而得名。

建墾村:位於東風農場北邊、縣種畜場河西、城北墾區以東,因是建設鎮在長江北沿灘地圍墾後移民建村,故名建墾村。

新河鎮村名

三烈村:位於新河鎮東部,村內有龔兆奇、龔兆林、龔兆智一家三兄弟先後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犧牲,其所在鄉曾命名為三烈鄉,村名也因此而得名三烈村。

興教村:位於新河鎮南部,因境內原有興教寺而得名。

井亭村:位於新河鎮西部,因境內原有井亭廟而得名。

石路村:位於新河鎮東部,1929 年,村民陸啟周集資建造縱貫全村的“石路”聞名四鄉,因而得名。

金橋村:位於新河鎮北部,因境內有金家橋而得名。

天新村:位於新河鎮西部,因地處天仙河旁而得名。

新梅村:位於新河鎮北部,因村東北原有梅家廟而得名

新民村:位於新河鎮北部,因所在地原係 20 世紀 50 年代初設立的新民鄉而得名。

強民村:位於新河鎮北部,因境內有強民小學而得名。

進化村:位於新河鎮北部,因所在地原係 20 世紀 50 年代初設立的進化鄉而得名。

新建村:位於新河鎮北部,村名由人民公社時期的新建大隊沿襲而來,意為建設新農村。

新隆村:位於新河鎮北部,村名由人民公社時期的新隆大隊沿襲而來,意為“興隆”,取其諧音新隆而得名。

永豐村:位於新河鎮北部取名永豐村,意為“永遠豐收”。

群英村:位於新河鎮北部,因地處謝家鎮東,人民公社時取名謝東大隊,“文化大革命”期間改名群英大隊,意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

衛東村:位於新河鎮北部,因地處謝家鎮西,人民公社時取名謝西大隊,“文化大革命”期間改名衛東大隊,意為“保衛毛澤東”。

民生村:位於新河鎮北部,因所在地原係 20 世紀 40 年代設立的民生鄉而得名。

新光村:位於新河鎮北部,原為長江農場北沿灘地,1968 年冬圍墾, 1970 年建立墾區大隊,後逐步移民定居。1984 年設村級建製,取名新光村,意為“圍墾灘塗,有光明前途”。

豎新鎮村名

大東村:位於豎新鎮東部,因地處大新鎮東而得名。

響哃村:位於豎新鎮東北部,因境內有響哃鎮而得名。

躍進村:位於豎新鎮南部,沿用“大躍進”詞義而得名。

春風村:位於豎新鎮北部,沿用“春風”詞義而得名。

時橋村:位於豎新鎮西南部,因境內有時家橋而得名。

育才村:位於豎新鎮西北部,因境內有育才小學而得名。

大椿村:位於豎新鎮西部,因境內有大椿鎮而得名。

仙橋村:位於豎新鎮北部,因境內有仙花橋而得名。

椿南村:位於豎新鎮西南部,因地處大椿鎮南而得名。

前衛村:位於豎新鎮西北、東風農場北部,因瀕臨長江北支而取名“前衛”。

前哨村:位於豎新鎮東北、富民農場北部,因瀕臨長江北支而取名“前哨”。

豎西村:位於豎新鎮西南部,因地處豎河鎮西而得名。

豎南村:位於豎新鎮西南部,因地處豎河鎮南而得名。

惠民村:位於豎新鎮南部,因境內有惠民河而得名。

豎河村:位於豎新鎮南部,因境內有豎河鎮而得名。

永興村:位於豎新鎮西南部,因境內曾有永興鎮(又名永新鎮)而得名。

東新村:位於豎新鎮西南部,因境內有東新鎮而得名。

明強村:位於豎新鎮南部,因境內曾有明強小學而得名。

油橋村:位於豎新鎮南部,因境內有油車橋鎮而得名。

新征村:位於豎新鎮東北、海軍農場北部,因是圍墾長江北支灘塗新設立的村,故取名“新征”。

堡西村:位於豎新鎮南部,因地處堡鎮西部、境內有堡西小學而得名。

堡鎮村名

南海村:位於堡鎮東部,因南瀕長江(民間稱長江南支為“南海”)而得名。

瀛南村:位於堡鎮東南部,因地處登瀛小學之南而得名。

四滧村:位於堡鎮東部,因緊靠四滧港而得名。

五滧村:位於堡鎮東北部,因緊靠五滧鎮而得名。

米行村:位於堡鎮最東部,因境內曾有老米行鎮而得名。

小漾村:位於堡鎮東部,因緊靠小漾河而得名。

彷徨村:位於堡鎮東北部,因境內有彷徨鎮而得名。

堡港村:位於堡鎮東部,因緊靠堡鎮港客運碼頭而得名。

永和村:位於堡鎮東部,因境內原有永和小學而得名。

花園村:位於堡鎮東北部,因村南邊原有中山公園而得名。

營房村:位於堡鎮東北部,因境內有部隊營房而得名。

桃源村:位於堡鎮西南部,因村內原有桃源小學而得名。

財貿村:位於堡鎮西部,因境內原有財貿中學而得名。

堡北村:位於堡鎮西北部,因地處堡鎮北而得名。

人民村:位於堡鎮西北部,因村內曾有人民中學而得名。

堡興村:位於堡鎮集鎮西部,取名堡興村,取“興旺發達”之意。

菜園村:位於堡鎮北部,因村內以種植各類蔬菜為主業,故取名菜園村。曾用名菜園大隊。

堡漁村:位於堡鎮西南部,因從事長江和近海捕魚業,初期取名堡鎮港漁民村。 1996 年 12 月,堡鎮港漁民村和堡滧漁民村(原名四滧港漁民村,因靠近四滧港而得名,1995 年 7 月更名為堡滧漁民村)合並,建立堡鎮港漁民村。2002 年4 月,因是堡鎮港漁民村而更

名為堡漁村。

港沿鎮村名

梅園村:位於港沿鎮東部,因境內有梅園小學而得名。

魯璵村:位於港沿鎮東部,因境內有璵鎮而得名。

漾濱村:位於港沿鎮東南部,因境內有漾濱小學而得名。

合東村:位於港沿鎮東北部,因地處合興鎮東而得名。

璵東村:位於港沿鎮東部,因地處璵鎮東而得名。

園藝村:位於港沿鎮東北部,因原名園藝場,以種植苗木、果樹為主業而得名。

合興村:位於港沿鎮東北部,因境內有合興鎮而得名。

同滧村:位於港沿鎮東北部, 2002 年 4 月,由同德村、洪滧村、港北村、滧北村4 個村合並組成,取同德村的“同”、洪滧村和滧北村的“滧”而得名。

同心村:位於港沿鎮東北部,因境內有同心河而得名。

建中村:位於港沿鎮南部,村名沿襲 20 世紀 80 年代初人民公社大隊名稱,意為“建設中華”。

建華村:位於港沿鎮南部,村名沿襲 20 世紀 80 年代初人民公社大隊名稱,意為“建設中華”。

港沿村:位於港沿鎮南部,因位於港沿集鎮附近而得名。

躍馬村:位於港沿鎮西南部,村名沿襲 20 世紀 80 年代初人民公社大隊名稱,因港沿人民公社原名馬橋人民公社,意“躍馬奔騰”。

駿馬村:位於港沿鎮西部,村名沿襲 20 世紀 80 年代初人民公社大隊名稱,因港沿人民公社原名馬橋人民公社,意“駿馬奔騰”。

齊力村:位於港沿鎮北部,村名沿襲 20 世紀 80 年代初人民公社大隊名稱,意為“齊心合力”。

齊成村:位於港沿鎮東北部,村名沿襲 20 世紀 80 年代初人民公社大隊名稱。意為“心齊就會成功”。

富國村:位於港沿鎮西北部,村名沿襲 20 世紀 80 年代初人民公社大隊名稱,意為“富國強民”。

富強村:位於港沿鎮西北部,村名沿襲 20 世紀 80 年代初人民公社大隊名稱,意為“富國強民”。

富軍村:位於港沿鎮西北部,村名沿襲 20 世紀 80 年代初人民公社大隊名稱。因附近有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軍部隊而得名。

惠中村:位於港沿鎮東北部,村民沿襲 20 世紀 80 年代初人民公社大隊名稱,意為“惠我中華”。

惠軍村:位於港沿鎮東北部,村名沿襲 20 世紀 80 年代初人民公社大隊名稱,因附近有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軍部隊而得名。

向化鎮村名

六滧村:位於向化鎮東南部,因地處六滧港東側而得名。

花倉村:位於向化鎮東部,清代村內築有一避潮的高土墩,當時稱“花紅墩”,後傳為“花倉屯”,故取名為花倉村。

春光村:位於向化鎮中北部,村名取“春光明媚”之意。

阜康村:位於向化鎮中北部,因境內有原阜康鎮而得名。

南江村:位於向化鎮南部,因瀕臨長江南支而得名。

向化村:位於向化鎮北部,因地近向化集鎮而得名。

衛星村:位於向化鎮西部,因在人民公社時期有“衛星田”而得名。

米新村:位於向化鎮西北部,因境內有新米行鎮而得名。

齊南村:位於向化鎮中北部,因地處齊心沙南邊而得名。

北港村:位於向化鎮北部,因地處六滧港北端而得名。

六滧港漁業村:位於向化鎮南部、瀕臨長江,因地處六滧港口而得名。

中興鎮村名

滧中村:位於中興鎮東南部,因地處七滧河與八滧河中間而得名。

七滧村:位於中興鎮西南部,因地近七滧港而得名。

愛國村:位於中興鎮東南部,所在地原係 20 世紀 50 年代設立的愛國村,人民公社時期為愛國大隊,後又更名為愛國村。

中興村:位於中興鎮中部,因地近中興鎮集鎮而得名。

紅星村:位於中興鎮中部,因境內原有紅星小學而得名。曾用名紅星大隊。

汲浜村:位於中興鎮中部,因地處汲浜鎮而得名。

永南村:位於中興鎮北中部,因地處原永隆鎮南邊而得名。

勝利村:位於中興鎮中北部,於 20 世紀 50 年代取“勝利”為村名。

永隆村:位於中興鎮東北部,因地處原永隆鎮附近而得名。

北興村:位於中興鎮西北部,早在 1929 年,當地即有“北興鄉”之稱。

富圩村:位於中興鎮北部偏東,因是圍墾長江北支灘塗成村,所以以求“墾圩富饒”之意為村名。

開港漁業村:位於中興鎮東北部,因從事長江及東海漁業生產而又地處開港而得名。

陳家鎮村名

新橋村:位於陳家鎮東南部,襲用 20 世紀 50 年代原新橋合作社而得名。

朝陽村:位於陳家鎮南部,因境內曾有朝陽鎮而得名。

東海村:位於陳家鎮東南部,因瀕臨東海而得名。

鐵塔村:位於陳家鎮南部,因境內建有鐵塔而得名。

協隆村:位於陳家鎮西南部,因境內有協隆鎮而得名。

八滧村:位於陳家鎮西南部,因境內曾有八滧鎮(曾用名“興隆鎮”)而得名。

陳南村:位於陳家鎮南部,因地處陳家鎮集鎮南而得名。

立新村:位於陳家鎮東北部,原為荒灘,1968 年圍墾,1970 年移民成村。當時,社會上流行“破四舊、立四新”,村名由此而來。

陳西村:位於陳家鎮西部偏南,因地處陳家鎮西部、村內有陳西小學而得名。

瀛東村:位於陳家鎮東南部,境內原是荒灘,1988年圍墾,取名瀛東養殖場(“瀛”指崇明,“瀛東”即崇明東部)。1988 年更名為瀛東村。

奚家港漁業村:位於陳家鎮南部,因地處奚家港、村民從事漁業生產而得名。

先鋒村:位於陳家鎮東南部,因境內有先鋒小學和先鋒中學而得名。

裕豐村:位於陳家鎮中部偏南,村名取“富裕幸福、年年豐收”之意。

鴻田村:位於陳家鎮中部,因所在地原是大片野鵝田,取其諧名,故名為鴻田村。

裕北村:位於陳家鎮北部偏東,因是原裕安地區最北的一個村而得名。

花漂村:位於陳家鎮中部偏西,因境內有花漂河而得名。

展宏村:位於陳家鎮中部偏西,因境內有大片土地曾是野鵝田,為改變其麵貌,曾取名“戰鴻村”。後改“戰鴻”為“展鴻”,取“大展鴻(宏)圖”之意。

晨光村:位於陳家鎮西部,因境內有晨光小學而得名。

裕安村:位於陳家鎮中部。因地處鎮人民政府所在地裕安鎮而得名。

裕西村:位於陳家鎮西部偏北,因地處裕安鎮西而得名。

德雲村:位於陳家鎮西北部,因紀念周德雲烈士而得名。

以上文字內容來源於《崇明縣誌》(1985-2004),若有說法不準確之處,歡迎留言指正!

信息來源丨崇明縣誌(1985-2004)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